美创科技打造县域医疗灾备新标杆|神木市医院 HIS 系统数据库分钟级切换演练实录
2025-07-02
百万罚单警示!DCAS助力金融机构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实现监管合规
2025-06-20
2025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丨《中国互联网产业绿色算力发展倡议》正式发布
2025-02-07
美创用户专访 | 精细化管理:医疗行业数据分类分级的策略与实践
2025-01-10
容灾演练双月报|美创助力某特大型通信基础设施央企顺利完成多个核心系统异地容灾演练
2025-01-10
存储域
数据库加密 诺亚防勒索访问域
数据库防水坝 数据库防火墙 数据库安全审计 动态脱敏流动域
静态脱敏 数据水印 API审计 API防控 医疗防统方运维服务
数据库运维服务 中间件运维服务 国产信创改造服务 驻场运维服务 供数服务安全咨询服务
数据出境安全治理服务 数据安全能力评估认证服务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服务 数据安全治理咨询服务 数据分类分级咨询服务 个人信息风险评估服务 数据安全检查服务病毒攻占
人为误操作
IT设备性能差
以及
台风、火灾、爆炸、地震、洪水、断电、光纤挖断
·····
这些防不胜防的“意外”所造成的IT故障
对业务正全速奔跑的企业而言
每一分钟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那么,如何应对灾难,保证业务不间断运行,持久在线?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IT管理者备加重视,我们今天的主角—中国华录集团同样如此。
客户简介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专业从事音视频产品及相关应用技术研发、制造、销售。
中国华录集团定位于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集团,已经构建了数字音视频终端、内容、服务三大产业板块,打造了国内最完整的数字高清音视频产业链。
需求背景
目前,华录集团在全国拥有100多家的分公司,这些机构均需要通过核心ERP系统进行订单操作,它就像华录集团信息化的 “心脏” 一样,承载着每年不断增多的业务需求。
但随着业务高速发展,华录集团的“心脏” 遇到了以下挑战:
1、消耗不断提升,硬件资源达到使用上限
承载 ERP 系统的硬件已在线运行多年,华录集团之前虽已对运行 ERP 系统的小型机进行过内存、CPU 等硬件扩容,但面对不断增加的业务发展需求,硬件设备越来越难以支撑 ERP 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在订单操作高峰段,集团往往需要分子公司错峰访问来缓解系统压力。
2、应用和数据库集中部署,系统整体现瓶颈
ERP 系统应用及数据库使用单机部署的方式运行在同一台小型机上,一旦系统出现软硬件故障时,会造成业务中断。并且在 ERP 系统负荷增加后,应用和数据库共同消耗一台设备的硬件资源,将导致系统整体出现瓶颈。
3、容灾系统缺失,业务连续性难以保障
ERP 系统作为集团的核心系统,需要提供不间断的业务服务,华录集团采取的备份方式是每天一次全备份,系统一旦发生故障,会造成系统长时间无法访问,甚至会影响相关互联系统,如 OA 系统、报表系统等系统的正常数据调用与同步。
4、缺乏自动化监控,人为运维压力巨大
ERP 系统自身无法监控数据库的可用性、性能、安全及可靠性,IT 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系统当前状态,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故障定位和解决。
解决方案
为了适应和满足华录集团的快速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 ERP 系统运行的稳健性,提高信息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的能力,保证在灾难情况下的数据安全。
美创科技高级DBA通过严谨的分析,为华录集团ERP系统量身定制了“数据库迁移+自动化运维+容灾”的整体解决方案:
1、为解决 ERP 系统硬件运行所面临瓶颈,同时考虑到成本、日后维护、系统容灾、系统性能等多方面。美创科技首先对数据库进行瘦身优化,将数据库安全平稳的迁移至 x86服务器上,从而释放小型机资源,让小型机专注于业务部分。
2、为了实现 ERP 系统一旦出现问题,秒级恢复应用,美创科技在 ERP 系统相同的数据库环境中,新增一台容灾数据库虚拟机。容灾服务器、生产服务器通过IP网络互联,用来将生产端实时的增量数据同步到容灾数据库,保证两套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
从而实现:
当发生灾难时可以进行业务切换,由容灾端提供业务服务,保证业务连续性。
当需要进行服务器、存储系统维护时,容灾系统可以接管业务系统,可以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软硬件维护。
当系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误操作或者数据损坏时,通过容灾系统可以将数据进行找回,防止损失的发生。
3、部署美创自动化运维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告警,提前预知数据库情况,防范潜在隐患,并根据监控状态和告警对数据库进行针对性运维,减轻运维工作量。
客户收益
1.通过对系统硬件迁移,极大的提高系统的性能,满足业务使用的需求。
2.排除了系统单机运行存在的隐患,有效的提高业务连续性。
3.生产数据实时同步,防止生产数据丢失。
4.实时监控数据库状态,业务系统问题从 “被动告知”转变为“主动感知”,增加系统稳定性,同时通过自动化运维工具,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