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创科技打造县域医疗灾备新标杆|神木市医院 HIS 系统数据库分钟级切换演练实录
2025-07-02
百万罚单警示!DCAS助力金融机构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实现监管合规
2025-06-20
2025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丨《中国互联网产业绿色算力发展倡议》正式发布
2025-02-07
美创用户专访 | 精细化管理:医疗行业数据分类分级的策略与实践
2025-01-10
容灾演练双月报|美创助力某特大型通信基础设施央企顺利完成多个核心系统异地容灾演练
2025-01-10
存储域
数据库加密 诺亚防勒索访问域
数据库防水坝 数据库防火墙 数据库安全审计 动态脱敏流动域
静态脱敏 数据水印 API审计 API防控 医疗防统方运维服务
数据库运维服务 中间件运维服务 国产信创改造服务 驻场运维服务 供数服务安全咨询服务
数据出境安全治理服务 数据安全能力评估认证服务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服务 数据安全治理咨询服务 数据分类分级咨询服务 个人信息风险评估服务 数据安全检查服务本文刊登在《浙商》杂志第258期,2月合刊
独家对话美创科技总经理柳遵梁
全文1632个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导读:美创科技聚焦精确定位敏感数据目标,给数据做好分类,定义数据安全等级,由内而外层层加固,从而保护数据。
在这个越来越透明的科技时代,虚拟世界的数据,可以还原出我们在真实世界的情况(消费习惯、生活轨迹等)。围绕着数据,衍生出了很多新产业。无数的公司,无穷的数据,蕴藏着无尽的商机。
2015年,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将大数据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利用大数据增强全民数据意识、发展数据文化、释放数据红利、打造数据优势。
杭州美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从一家数据库运维公司逐渐演变成一家专注于数据安全、容灾备份、大数据、IT维保的公司。10几年时间,大数据时代已来临,美创科技从默默无闻到迎上了时代风口。
为数据作好备份
容灾备份是美创科技的核心产品,不断的产品优化改进,让美创科技成为国内容灾备份业务的主流厂商。对于无限依赖数据的现代社会,数据库的崩溃无异于灾难。设想一下医院的数据后台出现意外,病人信息几乎无从获取,挂号取药也不知如何下手,哪怕只是几小时,也足以让医院头疼。
美创科技做的容灾备份就是在另一个地方建立同样的整套设备,把数据业务实时性地复制到另一台设备上,随时可以启用。同时,美创还率先提出了桌面虚拟演练概念。
“如果意外发生了 ,你是愿意等现在的设备修好呢,还是把系统切换到一个三四年没有用过的备用机上?”美创科技总经理柳遵梁问。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而桌面虚拟演练则让客户可以在不影响正常设备运作的时候,随时检查备份设备的工作情况。“当数据灾难来临时,客户会很信任一个经常在检查的设备,自然而然地切过去。”柳遵梁说。
柳遵梁强调“信心比黄金重要”。当意外来临时,作为产品提供商,不仅仅要提供应对意外的产品,更要给客户无惧意外的信心。
给数据库“上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足以暴露出隐私。私密数据流转的互联网,成为了网络犯罪的温床。在互联网黑市上,不少人愿意出高价购买目标数据,这样的行为对数据的拥有者无疑是个考验。“如果数据不被保护,必然会发生数据偷窃事件;就算是为了保护人,我们也要把数据保护起来。”柳遵梁说。
数据如此珍贵,但直接从网络层面来保护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国际主流的观点认为,网络安全不可防御,该发生的总会发生,只能通过事态感知,牺牲 一小批人来发现网络安全漏洞,从而保护一大批人的安全。如果把网络想象成人体免疫系统,网络攻击就是千变万化的病毒,人们永远不知道病毒的下一次变异将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美创科技要做的是对这些数据做访问控制、加密、审计,数据不能被随意访问,即使万一被偷走,也无法正常打开。这就是我们安全保护产品的用途。”柳遵梁介绍,近两年美创开发的数据脱敏系统,市场需求非常大。当需要对数据做集中分析时,美创的脱敏系统可“脱”掉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即保护姓名、电话、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安全。
“数据泄漏已经非常频繁,社会各界对此也日益关注。发达国家已经出台了数据保护条例,国内《数据安全法》的发布将提升各个行业对数据保护的重视。”柳遵梁说。
据了解,在数据库访问控制安全技术上,除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外,美创科技的事前阻断技术是独一无二的。目前,美创科技的安全产品已应用于医疗、社保、电力、交通等民生行业。
打造人人能看懂的数据模型
“国务院的大数据战略一出,让更多的人更清晰地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公司解读大数据时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大数据真正的应用是从不久前开始的。”柳遵梁谦逊地表示,虽然离国外公司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美创科技正在努力脱离基础平台的刻板印象,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地把数据组织起来并加以利用。“未来,大数据就像自来水一样,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
美创想把晦涩难懂的数据,更直观地呈现给非技术专业的人员。“我们搭建了真实世界模型,把信息化系统里的数据转化为人人能看懂的模型。”柳遵梁解释说,“技术的人只关心数据本身,而其他行业内的各种专业人士能看到数据背后的价值。”